Government
政企链接
第四临床医学院发展战略研讨会议程
一、宗旨
同心同德,创造机遇,真抓实干,和谐发展,为学校临床提升战略作贡献。
二、主题
加强学科整体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科研与教学内涵。
三、安排
1、专家论坛
●题目:中国医学离世界知名水平有多远? 上海市教委主任 沈晓明教授
●时间:6月29日下午3:00~5:00,地点:五台校区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参加人:有关校领导、各学院、在宁临床医学院、医院领导及教师、第四临床医学院所属单位领导和主要教师、学生代表。
●主持人:陈琪校长
2、第四临床医学院发展战略研讨交流会
●时间:6月30日上午8:30~12:00 地点:五台校区图书馆五楼会议室
●参加人:有关校领导、相关学院、医院领导和专家、第四临床医学院所属单位领导和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
●主持人:王锦帆
●议程:
(1)四院一所院长(所长)发言汇报(100分钟,20分钟/家,使用PPT发言)
①脑科医院 张颖冬院长
②南京儿童医院 方如平院长
③南京妇幼保健院 彭宇竹院长
④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蒋沁院长
⑤儿科医学研究所 郭锡熔所长
(2)校领导、校内专家研讨发言(2小时)
发言主题:详见 页“调查问卷”
未及发言者请简要填写“调查问卷”,谢谢支持!
第四临床医学院发展战略
一、学院渊源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渊源于“江苏医学院”的儿科学教研组。该教研组成立于1953年秋,单设立儿科学专业。同年,开始陆续招收五年制本科生。1959年12月成立了儿科系。自1962年起始陆续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十年动乱期间因故停办,后于1982年恢复招生。经过儿科系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一学科重新得到长足的发展,1981年“儿科学”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又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94年“儿科学”被江苏省政府评为省级重点学科。1999年又被国家教委授予“儿科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7月,为建立起适应临床教学的新体制,学校撤消儿科系,成立第二临床医学院。2007年1月,学校为优化整合临床教育资源,提升临床教学基地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在原第二临床医学院主体的基础上(其中二附院独设为第二临床医学院),新组建第四临床医学院,学院下设四个医院和一个儿科医学研究所。即脑科医院(三甲)、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三甲)、南京市儿童医院(三甲)、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研究所。
二、学科建设
学院儿科学为博士点,1999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博士后流动站。神经病学和精神卫生学1991年和1993年国家教委先后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学位点。2003年,神经病学被授予博士点,应用心理学被授予硕士点。全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2 人。儿童保健学、小儿心胸外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被评为省“135”创建单位。1人被评为江苏省教委学科带头人(陈荣华)、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4人(陈荣华、常义、张颖冬、周小玉),获得省“135”个人称号3人(张颖冬、郭锡熔、莫绪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人(常义),获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6人(张颖冬、郭锡熔、莫绪明、屠丽君、李作汉、周小玉)。1人被评为江苏省教委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郭锡熔)、2人被评为省教委青年骨干教师,4人被评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我院儿童营养、肾脏病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处于知名水平;神经病学从分子、病理水平开展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精神抗精神病药物药理遗传学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率先利用功能核磁共振在体研究精神障碍症状发生的神经基础等领域处国内排名靠前水平。我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各1项、部省级课题23项、厅局级37项、市级课题42项,研究经费1200余万;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核心期刊36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24部、参编30余部;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厅局级及市级科技进步奖27项。学院重视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单位的交流和合作,积极与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有关专家和大学联系,开展互相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三、教学与师资
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七年制,另有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临床医学(心理卫生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同时承担全校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及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任务和口腔、卫生管理、妇幼等专业医学临床课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民办康达学院的部分医学临床课的教学任务。
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360人(儿科本科生126名,医学心理学本科生234人)。七年制88人,目前在读硕士生 58人,博士生7人。历年来共培养儿科博士22名,儿科硕士50余名,儿科本科生800余名,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本科生174名,1999年“儿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人;神经病、精神卫生专业在读研究生近20名。此外我院受卫生部委托,共举办了十五期儿科***医师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培养高层次的儿科医师近500人。
我院在编教师共35人,其中管理岗位人员7人(其中学院专职领导2人,年级专职政工干部2人),教辅人员3人, 25人为教师。四个医院还有人数众多的非在编的师资队伍。四个附院按 人计算,脑科医院26人[51(承担教学教师) x 0.5 ], 儿童医院21人[42(承担教学教师) x 0.5]。共计95人。其中博士24人,占教师总数的25%,(另外在读博士6人,占6.3%),硕士49人,占52%,共计占57%。教授9人,占9%,副教授52人,占55%,***职称的教师共占64%。具有***职称的教师坚持深入教学线,全部参加授课,主要课程理论授课学时数达65%。
四、学院目标与任务
1、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学校发展规划与目标,不断推进学院发展和建设,努力发挥学院各医院在儿科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应用心理学、妇产科学、眼视光学等学科和专科特色,提高学院学科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各种途径,使各医院在教育职能、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医疗技术、医院管理、服务质量、社会声誉等内涵建设得到尽快发展,在2015年前,争取使学院综合办院水平达到国内知名,为学校临床提升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2、任务
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依托学校相关学院的教育资源,并发挥本学院专业特色,承担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四个专业方向的培养任务,即儿科医学、心理卫生、眼视光、生殖医学,各医院对应培养相关专业方向。同时,学院各医院还将认真完成学校下达的其它教育教学任务,如承担学校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临床理论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毕业实习等任务。此外,学院将积极加强研究生培养,各医院要逐步增加研究生导师数量。逐步加强新专业建设,注重教学质量,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临床教育教学条件的优势,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优、实践能力强的医学人才。
各医院都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先进的办院宗旨和文化为指导,用先进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重点培养我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医学人才,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各医院根据医院性质和人才培养层次,在学科(专科)建设、教育职能、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医疗技术、医院管理、服务质量、社会声誉等方面,积极配合学校,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争取机会,积极借助学校的学术优势和社会地位来加强内涵建设与发展,构筑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综合水平处于国内先进医院行列。
儿科医学研究所要以深化建设省重点学科为首要任务,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多承担国家课题,多发表高质量论文,多出科研成果。充分发挥学院学科高地的影响作用,带动全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同时要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培养质量。